零售界新星“临期产品”,到底有没有可行性?
在新零售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,在互联网的热浪推动之下,临期产品逐渐成为了新的焦点。那这颗亮眼的新星,到底有没有可行性呢?
1、新商机
“商品都是根据保质期定价的,最低的进口饼干每箱能低到9.9元,方便面同样9.9,乳酸菌8.9元每箱”,孙先生在沈阳华府新天地开了一家“临期食品”折扣店,营业额最高每个月可以达到20多万元。
零售界新星“临期产品”,到底有没有可行性?
据了解,孙先生开的这家“临期商品”折扣店附近,既有地铁,也有北站商圈,不管是办公室白领,还是普通客流量,都非常可观,孙先生回答到,开了好几个月了,生意还不错,也算是在疫情后的一种新的销售模式。
零售界新星“临期产品”,到底有没有可行性?
临期食品市场在目前来说还不大,各大超市都会有临期食品的专区,而且购买的顾客中,大多数是比较看重价格优势的中老年人。在询问的其他的店主我们得知,产品的毛利率在70%左右,除掉场地,损耗,人工还有运输和仓库等等,毛利率还存在40%。
零售界新星“临期产品”,到底有没有可行性?
加上临期食品便宜,市场需求量大,专营店的纯利润一天可以达到1000-3000元不等,因为价格优势可以吸引一定客户,所以远远高于同地段的一般小卖店,并且临期食品的价格相对自由,虽然必须遵守“离保质期越近价格越低”的原则,但是对店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定价空间,有更多人购买的产品价格较高,不好卖的价格就会自然的低下来。
零售界新星“临期产品”,到底有没有可行性?
2、精准定位消费人群
作为一项刚发展出来的零售食品销售模式,针对临期食品售卖的超市还不多,而且临期食品独特的优势,价格低廉并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,所以老小区、学校、农贸市场,这些都是不错的销售地点,孙先生表示,加上现在独特的互联网销售,可以通过微信锁定这些区域的人群,使用独特的销售方式,例如“先赔钱后赚钱”的优惠促销活动,慢慢的打开了市场。
零售界新星“临期产品”,到底有没有可行性?
在孙先生经营的这几个月里,他说售卖临期食品,是将临期食品的循环利用,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剩余价值,去给社会尽可能的节约资源,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。目前,国内大约有五百万家小型超市、百货商场、便利店内售卖的罐装、饼干、方便面等食品,而存在着临期食品专柜的超市很少会遇到,想要购买临期产品的客户,通常会认定在一家购买,所以这也是一个存在巨大潜力的市场。
本文由发布,不代表临期食品一手货源哪里找-上01临期食品货源批发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01sp.com/cydz/593.html